12月18日微信公众订阅号研究分享
发表日期:2023-01-30 19:02:11
【电新团队】重视新周期开启带来的机会
钠电,硬碳负极仍是供应链的瓶颈,元力股份、圣泉集团等弹性标的受益。具有产业链集成能力的公司天花板有望打开,短期看创新者、中长期看龙头。由于钠电与锂电制造和下游应用有很大相通性,预计优质电池龙头成长2023年有望加速;短期看弹性创新者,引领行业加速,如维科技术等;中长期看龙头公司的天花板进一步打开,如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光伏: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加大,重视优质一体化和创新。下游需求短期低谷,产业链价格下跌加速。根据PVInfoLink本周报价,硅料报价-3.8%,硅片166/182/210尺寸单片售价-6.4%/-11.5%/-10.6%,国内电池片小幅松动,182/210电池片报价-8.4%/-6.8%/-7.6%,组件价格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产业链报价下行加快,同时随着春节来临以及欧美暴风雪季节来临,在消化完此前签单后,组件报价将持续调整。整体产业链报价下行中,我们预计分布式市场、地面电站对于组件单瓦价格的敏感度差别将会凸显,组件企业品牌、渠道带来的优势将逐步体现。
【医药团队】新冠东风过,有望加速生物药生产设备&耗材国产替代
近期种植牙集采、正畸集采、OK镜集采、中药饮片联采等政策相继落地,且政策力度较为温和。同时,随着疫情好转以及诊疗需求逐步释放,此前被政策压制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的逻辑。此外,随着疫情防控趋缓,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基于此,我们推荐:(1)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医疗服务板块:爱尔眼科、普瑞眼科;(2)受益于防控措施放缓及疫情相关药品需求上升的药店板块: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3)抗疫设备:迈瑞医疗、鱼跃医疗;(4)新冠检测:诺唯赞、万孚生物;(5)新冠疫苗:丽珠集团、康希诺、智飞生物;(6)新冠药物:君实生物、众生药业等。
【食饮团队】工作会议利好中长期消费,看好白酒和升级类大众品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2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点评: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场景)即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场景恢复、消费者信心指数向上,消费就会向上。疫情三年,首先是消费场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再一个是居民收入受到了冲击,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进而影响了未来收入预期,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信心指数。现在疫情管控放开,解决了消费场景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了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者信心的问题。中央经济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了优先位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一系列刺激措施下,我们认为未来城乡居民收入会逐步好转,对未来的预期也逐步向上,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望提升。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央经济会议将刺激大众品的消费升级和白酒价格的逐步企稳。
【地产团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地产的三个新提法
“住房改善“位列扩大消费三大抓手的第一位。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后续我们可以期待各个城市或将出台更多针对性的鼓励改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如取消“认房又认贷款记录”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措施。但我们认为当下购房人的收入预期和房价上涨预期都没有恢复,单纯依靠地产政策可能不足以刺激地产需求复苏。这一次不是地产在拖累经济,而是经济在拖累地产,可能需要一揽子的“经济振兴计划”,“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才能同时扭转收入预期和房价上涨预期,从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两个维度同时解决问题。既保交楼,又保主体。会议除了重申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之外,首次提出“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我们已经看到“金融16条”、“三支箭”等政策措施出台,正如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所说:“在已出险房企和相对健康房企之间建立风险防火墙,促进改善市场预期,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认为“三支箭”阻断了风险向优质头部房企蔓延的势头,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看需求侧能否复苏。
【非银团队】稳字当头非银看四大方向,开门红锁定用户固收需求
建议继续持有在投行、财富管理领域具备α能力的券商,如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东方财富、国联证券等,此外重点推荐受益于数字经济转型的指南针和受益普惠金融扩容机会的海德股份。保险:寿险产品契合用户实际需求,产险景气度有所回落根据各险企公告,11月5家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同比分别为:中国太保+23.3%、新华保险+0.3%、中国平安-3.1%、中国人寿-9.1%、中国人保-55.1%,11月寿险总保费同比表现分化较大,中国太保之前的11月基数较低,因此整个11月来自银保渠道及规模型产品带动明显;中国人保则由于2021年同期趸交基数较高从而同比承压,总体上也基本符合之前的预期。我们认为,相较于短期出现景气度回撤的产险,第四季度受益于“开门红”策略而NBV有望改善的寿险企业更为值得推荐,首推负债端表现比较稳健,持续领先行业、同时股价弹性更好的中国人寿,以及受益地产改善及拥有高质量代理人队伍和银保渠道的中国平安。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地产融资扶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寿险“开门红”销售不及预期。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