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太平洋证券/公司业务/研究咨询/行业与公司

8月24日微信公众订阅号研究分享

发表日期:2021-09-24 18:07:34

【机械团队】异质结技术进展加速,看好设备厂商
走势对子行业评推荐公司及评行情回顾:本期(8月16日-8月20日),沪深300下跌3.6%,机械板块下跌2.5%,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19。细分行业看,光伏设备涨幅最大、上涨3.9%;激光加工设备跌幅最大、下跌-14.4%。异质结技术进展加速,看好设备厂商。根据与行业人士的沟通,异质结技术新的一些变化体现在:1)电池转换效率不断突破,隆基、华晟等目前是25.26%的记录,但最新的效率已经达到25.31%,已经过TUV北德公司检测认证;2)银耗和硅料降本有解决路线,银耗方面,异质结的单位银耗是PERC的2倍以上,TOPCon是PERC的1.5倍左右,目前华晟正在测试银包铜材料,可以替代30%左右的银,三代产品目前在导入测试过程中,预计成功之后可以替代45%以上的银,大幅度实现银三线的降本;硅料方面,迈为在推半片,从硅料端实现降本。3)设备成本降低,以捷佳伟创为代表的管式PECVD工艺电池顺利下线,该工艺主要特点在于投资成本低,一旦成熟,将大幅度拉低异质结整线设备的投资。未来,异质结技术的经济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目前,电池片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异质结,理想刚中标爱康750MW项目整线、浙能注资3亿元参股爱康的长兴项目、华润电力加入异质结,在浙江舟山建设12GW的项目,此外,通威、华晟等排头兵厂商近期情况也很顺利。在异质结投资热情高涨下,设备厂商最为受益,重点推荐捷佳伟创、迈为股份、金辰股份等!

【社服团队】疫情受控行业反弹,中秋国庆有望承接暑期客流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本周A股调整下跌,受权重股中国中免的影响,社会服务行业跌幅大于于大盘。国内疫情受控,行业止跌反弹。本周国内大部分中高风险地区感染人数清零,此前多地被暂停的跨省游重启,国内旅游政策上的限制减少,航班数量及出行人次开始恢复,行业大部分个股开启反弹模式,尤其是中报业绩优异的个股反弹力度更大。暑期临近尾声,受各地中小学疫情防控要求的影响,暑期大规模出行已经结束,中秋及十一长假有望承接暑期未能成行的客流。持续看好免税龙头中国中免。本周中免跌幅11.4%,近期广州在郊区建设5000间的国际健康驿站,用来代替目前的隔离酒店,东莞、南京也在推进类似的建设,市场担心此举是为国际航班的恢复做铺垫。认为冬奥会临近,届时将有大量的境外人员入境,国内枢纽机场提升隔离接待能力,有助于疏解首都机场的隔离压力,提升防控管理效率。近期国外疫情再次反弹向上,国内疫情控制现状来之不易,政策上放松出入境的可能性较小,国人出境意愿也极低。8月初国内疫情及限制跨省游政策对离岛免税销售额造成一定影响,但短期的影响不改中免中长期的增长趋势。

【通信团队】孟晚舟事件再推后,国内5G效果初步显现
三大运营商2021半年报业绩回暖。202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达到人民币4436亿元,同比增长13.8%,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591亿元,同比增长6.0%。中国电信在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双位数的增长,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192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为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增长27.2%。中国联通上半年营业收入1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上半年税前利润达到人民币113亿元。随着5G广域覆盖的基本完成,5G用户的规模持续增长,运营商通信服务收入将迎来增长,云业务及5G下游应用的不断推进,将成为运营商收入新的增长极,运营商业绩回暖,建议关注:中国移动(港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20-2022年为5G投资高峰期,联通维持2021年5G资本开支计划约350亿元人民币计划不变,力争年底实现可用5G基站目标约70万站,新增可用5G基站约32万站的目标。5G建设仍处于投资高峰期,运营商资本开支持续增加,建议关注5G建设最核心受益品种中兴通讯。

【建筑团队】轨交减振降噪受重视,关注天铁股份
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执行24年,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生态环境。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自1997年开始执行,历经多年,我国城镇化率程度已越来越高,自1997年的不到32%提升到2020年的64%左右,24年以来实现翻倍提升,轨道交通沿线居民的密集程度也早已提高到一定程度,因此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力度理应进一步得到明确提高。通过减振降噪产品能够从源头解决问题,有效改善扰民问题,提高沿线建筑舒适度。从大类来看,轨道交通噪声来源分为车辆与轨道两类系统,车体与转向架之间,转向架与轮对之间,车轮与钢轨之间,钢轨与轨枕,轨枕与道床之间均由连接件连接,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和碰撞均会产生噪声。轨道交通的降噪,就是通过减少列车与轨道各个零件的碰撞摩擦来达到的,例如在连接车体与转向架,钢轨与轨枕等部件的时候,加装专门设计的减振弹簧等结构,尽可能减少各个零件之间的刚性接触。轨道结构减振降噪产品包括减振垫和弹簧隔振器(道床类)、套靴(轨枕类)、钢轨波导吸振器(钢轨类)等产品。

【农业团队】种业修法草案公布,政策优化利于行业格局长期向好
农业跟随大市调整,子板块里林业和农业综合表现良好。1、上周,申万农业指数下跌5.39%。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53%,深证成指下跌3.68%。2、8个农业子板块半数以上调整,林业和农业综合表现良好。3、前10大涨幅个股集中在林业和农业综合板块,前10大跌幅个股集中在种子板块。涨幅前3名个股是天山生物、南宁糖业和通威股份。投资建议近期,种子法修订草案获公布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新种子法重视保护育种者的商业权益,预期很快会落地。随着政策落地,具有创新能力的种子公司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种业竞争格局有望长期向好,持续推荐种业优质龙头。

【环保团队】锂电进入规模化报废期,关注锂电回收处理板块
环保行业一周行情及估值:上周环保指数(申万Ⅱ)涨幅-0.97%,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2.60%,其中科融环境、聚光科技、中环环保涨幅分别为31.95%、30.94%、13.41%,表现较好;而中环装备、艾可蓝、万邦达涨幅分别为-8.09%、-10.09%、-10.27%,表现较差。目前环保行业PE(TTM)25倍,为历史均值39倍的64%,目前PB(LF)1.8倍,为历史均值3.5倍的53%。行业观点及投资策略:2020年新修订的“固废法”首次将建立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纳入法律,从顶层设计上对构建废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制度体系做出重要安排。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以对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技术规范》规定了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的总体要求、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环境监测要求和运行环境管理要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报废期,报废锂电中既有电解质及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大,对其处理过程必须加以监管和规范;同时废锂电中也有钴、锂、镍等价值量较高的贵金属,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逐步提升,报废锂电处理需求也将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建议关注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

【电子团队】马来西亚疫情加剧,封装前段瓶颈阻卡需引起重视
本周电子行业指数下跌2.39%,343只标的中,扣除停牌标的,全周上涨的标的84只,周涨幅在3个点以上的41只,全周下跌的标的255只,周跌幅在3个点以上的193只,周跌幅在5个点以上的125只,周跌幅在10个点以上的37只。最近三周整个半导体板块的调整,令市场出现不少流言与讹传,有些人断言半导体的景气周期已经过去,这种思想未免过于非零则一。芯片前端供给失衡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促使其爆发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车、疫情、贸易战、下游超额备货、渠道商炒作都是催化因子,但最后的结果是以上众多因子的合力,这是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所以解结的过程与难度注定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历经了这两年的教训,国内绝大多数品牌厂商开始注重扶持本土供应商或者说直线供应商的成长,未来的采购份额偏向度与本轮供给危机前会有很明确的不同,而这种扶持或者说行业景气的推动,将使很多国产供应链在这一周期得到长足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看重的方向。半导体细分板块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后,反而会是不错的回撤买点,而三季度消费电子的上下游需求好转已经有明确的信号,依然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电新团队】通用18亿美元召回Bolt EV,光伏硅料供应紧张
投资观点:新能源汽车方面,通用汽车再次宣布召回BoltEV。通用此次召回7.3万辆,包括2019到2022年款式,召回成本10亿美元。加上之前召回的款式,累计召回14.2万辆,累计成本~18亿美元。召回的主要原因是LG化学供应的电芯可能存在两大缺陷:负极极耳撕裂和隔膜折叠,召回后的车辆需要重新更换电池。从召回原因来看,应该主要是涉及到电芯设计和电芯制造环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通用此次大规模召回将会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行业壁垒。目前汽车加速电动化,龙头企业将会更受益行业的成长。光伏方面,硅料供应紧张。由于硅片近期涨势明显,开工率在九月也会在较高水位,因此预期九月硅料供应较紧张,拉动价格可能小幅抬升。随着上游供应链涨势、部分辅材料价格也有上涨趋势,其中光伏玻璃因应纯碱、天然气上涨,镀膜玻璃正在酝酿涨价。然而终端承受能力有限,此番调整订单价格恐有难度,因应市况,部分组件厂家商谈延长交货时间到明年Q1。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